杏鑫娱乐
关于杏鑫娱乐

你的位置:杏鑫娱乐 > 关于杏鑫娱乐 >

《保生秘要》南北规中引(气功治疾)

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4:00    点击次数:137

天下武功

图片

图片

炁气功 内气道生一·内力丹田出

图片

图片
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 

“南北规中引”这个功法是在明朝曹士衍编写的气功养生和治病书籍《保生秘要》中提到的。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古代气功典籍,它主要侧重于医疗应用,不空谈理论。书里记录的功法类型和涉及的病症相当全面,对于气功治病有着独特的见解。“南北规中引”是其中一个主要的代表性功法,总共包含7种练习方法,分别是“南旋式”两种(归元、周天),和“北旋式”五种(艮背、行庭、通关、绦法、涤秽)。

“南北”是方位的称呼,古人把身体前面定为南方,身体后面定为北方,这就是“面南背北”的意思。“南旋式”的练功重点在于身体前面,而“北旋式”的练功重点则在身体后面。

气功治病的功法有两种类型:一种是专项对症治病法,就是一套(或一种)功法主要用来治疗一种或几种疾病。比如《诸病源候论》、《赤凤髓》中记载的很多功法就属于这一类。另一种是通治功法,就是一套功法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,这类功法大多是全身性的行气,通过意念引导和身体运动,重点在于提高人体的基本素质,“南北规中引”就属于这一种功法。

但这两类功法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,因为人的身体内外是相互联系的,一种功法对一种疾病有效,往往也会对同一性质的其他疾病有效。另一方面,也没有能包治百病的气功功法。即使那些对多种疾病都有作用的练功方法,在不同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。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体验,以提高其应用效果。

一、南旋式

〔归元诀窍〕

“元”就是我们身体的根本,真气归属的地方,大概在我们肚脐的位置。当我们刚出生时,脐带被剪断,有一点落在了这个地方,这就是我们的“根元”。“归元”就是让神气回到原本的地方,去养护我们的生命之源。

我们要用意念长时间地集中在肚脐部位,过了一段时间,会感觉到真气开始动起来。这时,我们就用意念引导这股气围绕肚脐运行。先是从左到右逆时针转圈圈,从小圈变大圈;然后再从大圈变小圈,从右到左顺时针转回到肚脐。

在开始转圈圈运气之前,要先调整好呼吸,让呼吸变得均匀细腻。在运气的过程中,要忘记呼吸,当气回到肚脐后,还要再用意念守住肚脐一会儿。

〔周天诀窍〕

“周天”就是用意念引导气在全身流转的练习方法。这个方法是在“归元”练习有了一些效果之后,再接着练习的。

我们还是用意念守住肚脐,引导气从小圈变大圈,再从大圈变小圈,逆时针和顺时针运行。当气回到肚脐后,就让它向上走,走到一个叫做“璇玑穴”的地方(这是我们身体上的一个穴位)。然后,气会沿着左臂往下走,经过一些穴位,像曲池穴、内关穴,最后到达指尖。接着,气会转向手背,再往上走,经过外关穴、肩井穴,最后到达大椎穴。然后,气会往下走到尾间,再从下往上,经过一些穴位,像玉枕、昆伦、泥丸,最后沿着脸部往下走,经过口、舌、气管,到达胃口和会阴。接着,气会再往上回到肚脐下的气海处。

然后,气会沿着右腿往下走,经过膝关节,穿过足背,到达脚趾尖,然后转到脚心涌泉穴。接着,气会经过脚跟,往上走过一些穴位,最后通向尾闾,再往上到达头顶。然后,气会像之前那样往下走,经过头部、面部、胸部、腹部,最后回到气海。接下来,气会沿着左腿走一遍,路线和右腿完全一样。最后,气还是会回到气海。

这样,我们的意念和气就会一起慢慢地在全身流转一遍。

二、北旋式

〔艮背诀窍〕

“艮”是八卦之一,它象征着山,在人体上对应背部,性质属于土。这个象征有停止、静止的意味。这是一种将意念集中在背部的练习方法。

先静静地坐一会儿,把所有杂念都抛开,不让任何杂念侵入。把心神集中在背部,心脏后方的空虚处。先收心定志,逐渐进入一种虚空的状态,内外都忘却。这样,心和肾就会相交,像水火相融一样和谐。

〔行庭诀窍〕

在“艮背”守意的基础上,把意念从体腔内提出来,在背部环绕几十回,再收回到体腔中。意守片刻之后,又把意念和气运到两个肾之间,静静地守住并温养。过了一会儿,用意念引导气到尾闾;再向上到泥丸,经过明堂、人中接到承浆,下降到重楼(气管处),到达心、脐之间(大约在胃上三指左右的位置),不前不后,不左不右的地方,立定中心,意想在那里悬挂一个斗杓,运行在脐下一寸三分的地方,旋转上升,先是左转绕到心的后面,再右转下降到肾的前面,这样不停地循环。上升时从背部,下降时从脐部,就像北斗定位,斗柄推动旋转一样。如果气自己转动,就用意念跟随它;如果气不转,就用意念引领它转。长时间练习这种功法,可以调和精神和气。

〔通关诀窍〕

按照“行庭”法继续练习。按照“行庭”法旋转三遍后,气会运行到脐下,然后分成两路,沿着两腿向下旋转运行,连绵不断地到达脚底,然后绕到元海到命门会合,并从右向左大旋三遍。再从椎骨下分别运行到两肩,沿着两臂到肘后的外关,再到掌心,沿着内关穴又到肩井,由头颈后到泥丸,经过明堂落在双目处,从面部向下到达胸膈,到心窝,从左转下降,大旋三遍。然后再像前面那样在脐下分开,重复循环运行全身。

练习这个功法的最佳时间是在卯酉两个时辰(早上5点至7点,下午5点至7点)。每次做九次或二十次。练习时要保持意态轻松,若有若无的感觉,不能紧张。这个动作主要是为了炼形和气。

〔绦法诀窍〕

“绦”这个词原本是指精美的丝带,但在这里我们用它来比喻气在体内运行得流畅和谐。

开始练习时,我们先从“归元”这个点集中注意力,然后把意念放在身体的左侧,想象着有一条精美的丝带(即“绦”)从腰部穿过,接着它从右侧向上旋转,一直到达左肩膀。然后,这条“绦”再从胸前经过,绕过右肩膀,最后向下旋转回到腰部。这个过程要重复十次,周而复始。在“绦”运行的过程中,我们不必过于拘泥于它前后左右的次序,可以灵活地调整,目的是让全身的气血融合流动。

〔涤秽诀窍〕

这个方法主要是用来清洗肠道中的污秽之气。

具体做法是,先让气从胃部进入,然后它会在体内虚空的地方穿行,一直运送到大肠。在大肠里,气会从左侧绕到右侧,回旋曲折地前进,用真气来清洗掉污秽,最后通过肛门排出。接着,呼气时让气从右向左旋转,从胃部排出,同时把真气收回“元海”(即丹田),然后守住这个状态片刻,让气回到它原本的位置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方法不能随便使用。每当有浊气从肛门排出时,我们需要用意念将气吸回,这样可以防止真气外泄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杏鑫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